医生说:节食≠禁食,该吃就吃
【时间】:2019-11-29 11:42:28 【类型】:养生与保健
医生说:节食≠禁食,该吃就吃

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把“控制饮食”错误地理解为“限制饮食”。在国人的认知里,“控制饮食”很容易与“要少吃”划等号。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医师将带您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帮助糖友们吃饱、吃好、吃得健康。

什么是“控制”饮食?

实际上,“控制”首先指控制数量,其次是控制种类。很多糖尿病患者人为地把该吃的和不该吃的进行限制,这种对营养获取的误解使其得不偿失。众所周知,人体的营养均衡有赖于多种食物和营养素的获取,人为的偏食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营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建议是:得了糖尿病,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即没有绝对坏的食物,只有绝对坏的吃法。如果能够通过健康教育,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结合自身特点,了解饮食的品类和数量,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饮食雷区”。

别饿肚子,糖友也可以吃饱饭

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控制每日的能量摄入。如果能量摄入过低,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易引发脂类代谢紊乱,产生过多的酮体,出现酮血症;摄入能量过多易使体重增加,血糖难以控制,加重病情。故应根据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活动状况来确定合适的能量供给量。按照25kcal~30kcal/kg标准体重/d计算推荐能量摄入。

糖友也能吃“饭”(主食)

“人是铁,饭是钢”,“饭”是生命的主要供能物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食用低纤维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的谷物(如白米饭、通心粉和白面包)和蔗糖,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身体迅速转化为血糖。相反,应尽量多食用含大量纤维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豆类和全麦类食品。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为4千卡,每日食物首先要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

糖友也能吃肉

肉类食物所含有的优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的参与组成。蛋白质按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中,谷类含蛋白质10%左右,含量不算高,但由于是人们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在植物蛋白质中属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动物性蛋白质中,蛋类含蛋白质11%~14%,新鲜的禽、畜和鱼的肌肉含蛋白质15%~22%。由于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在人体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它们都属于优质蛋白质。每克蛋白质产生能量为4千卡,每日食物蛋白质供给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

糖友还能吃“油”

脂肪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供给和储存维持生命必需的能量,保持体温;脂肪能提升食品的香气和味道,增进食欲;脂肪可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尽管脂肪有多种功能,但它在体内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含量过多则会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产生多种疾病。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肥胖,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食用油、动物肉和内脏、各类坚果等。每克脂肪产生能量为9千卡,每日食物脂肪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5%~35%。对于超重或肥胖者,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饱和脂肪酸占每日总能量比不超过1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1%。适当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但占总能量不宜超过10%。单不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大于总能量的12%为宜。限制胆固醇摄入,每天不超过300mg。

糖友应该多吃菜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既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又不产生能量的多糖物质。依据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类。前者包括水果中的果胶、海藻中的藻胶、豆类中的豆胶以及从魔芋中提取的葡甘聚糖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存在于谷物的表皮、水果的皮核和蔬菜的茎叶当中。根据每日摄入能量,推荐膳食纤维摄入量25~30g/d或10~14g/1000kcal。

糖友应该少饮酒

酒进入人体内也可以产生能量,每克酒精可提供能量7千卡。适量饮酒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帮助,但如果饮酒过度,则对健康无益。过度饮酒不仅会出现能量过多,引起肥胖问题,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消化道、肝功能等的损伤。专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饮酒,如要饮酒,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推荐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其中15g酒精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

专家提示:参照上述要求注意饮食,您就可以在患糖尿病的同时回归正常的饮食生活。协和医生祝愿您能够与家人一起,健康饮食,共御糖尿病!

【上一篇】:这是最新一篇
【下一篇】:“有爱,有未来—拥抱早到的天使”世界早产儿日主题公益活动
  • 首页

    首页

  • 关于

    关于

  • 资讯

    资讯

  • 科室

    科室

  • 联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