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心血管专题 › 文章详细
这些过冬的大忌您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6-11-4 17:55:23 【类型】:心血管专题 【点击次数】:2114

寒冷偏爱“心梗”?!

  冬天是心血管病最难熬的季节,一方面,寒冷刺激引起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需氧量增加,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来不及根据心脏的需要增加供氧,间接导致脏器缺血缺氧;另一方面,机体受寒冷刺激,血管容易痉挛收缩,可加重血管的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同时血液粘稠度加大,容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再者,冬季气候相对干燥,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唇、鼻等部位缺乏湿润,给了很多细菌入侵的机会,增加了发病几率。

  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心梗就像一颗埋伏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引爆!而在此之前,我们其实还能觅见一些征兆,仔细留意尚有一定几率躲过此劫:

  

  如图所示,患者以往身体健康,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出现憋闷、乏力和心慌气短等;还有些患者已经能够自我判断出心绞痛,且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有时候还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服用硝酸甘油后效果不明显。

  就像本案例中的患者,天气变冷仍坚持外出活动,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却在拖延三天之后才到医院就诊,已然错过了开通闭塞血管最佳诊疗时机——坏死的心肌无法复治,射血分数尚不足30%(正常为>55%)。亡羊补牢的结局就是只能抢救那些濒临死亡、嗷嗷待哺的严重缺血的心肌,以避免射血分数的进一步下降。但已经大面积坏死带来的心功能下降是很难挽回了,未来的日子他要长期面临慢性心衰的困扰。

  冬天怎么“熬过去”呢?

  对于老年人和明确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冬天确实“很难过”。虽然现在仅仅是初冬,但是北方地区早晚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而集体供暖还没有及时跟上。为了让大家防患于未然,我准备了五条“大忌”送给大家,一定要谨记!

  

  忌“早出”

  寒冬冬日照时间短,日出时间也晚,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比较低,而老年人习惯晨练,此时外出容易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所以说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忌“着凉”

  如文章开头所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万万不可的!

  忌“久澡”

  冬天洗澡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气温太低不舒服和担心感冒。所以很多人会把水温调得非常高,泡澡的时间也会延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意外。我觉得时间还是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太久都应该引起注意。

  忌“蒙睡”

  有很多小孩子和部分成年人仍旧保留了蒙头睡觉的习惯,特别是到了冬天,由于温度降低,蒙头睡觉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被窝内氧气含量偏少,会影响正常的呼吸,这对心血管病患者和老人影响更大。其实应该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伸并把头漏在外面。另外,早晨醒来也别立马起床,稍微再躺5分钟左右,“醒透”再起床。

  忌“大补”

  祖国医学告诉我们,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诸如炖汤、炖肉等营养丰富的高脂、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有些家庭主妇还会往里放置一些中药材。其实这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不见得十分合适,在我看来还应该清淡少盐,多吃瓜果蔬菜和粗粮。

      到了冬天,来门诊咨询高血压的患者也比往日多了许多。有些血压控制得当的患者在此时“死灰复燃”,本来平稳的血压在温度骤降后“莫名”地变高了。正如前文所述各种原因,人体血管力学出现了微妙变化,如周边血管阻力和血中钠盐负荷增加等,这都是造就高血压的有力因子。所以未雨绸缪是必要的,高血压患者无论症状是否明显,都应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服药和调药。

【上一篇】:这是最新一篇 【下一篇】:要想科学“秋冻”,这几个误区必须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