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中药,常常见到两种极端:很多人视中药为洪水猛兽,一口都不愿吃;有些人却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多吃点儿也无妨。
中药为什么会伤肝
近年来,以肝损伤为代表的中药安全性问题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而且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中,尤以何首乌被报道的最多。何首乌长期以来应用广泛,一度被认为是“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由其引发的肝损伤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般来说,药物肝损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的直接毒性;二是个体对药的特异反应。第一种主要与种类和剂量有关。第二种主要与体质相关。
药物本身固有的毒性以及个人体质问题,是包括中药在内的所有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发病机制,不管是中草药还是西药,都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然而在我国,中药实际上大都处于非处方药管理状态,容易购买,并且常常缺乏医生指导,随意使用,从而导致肝损伤。
可导致肝损伤的4个原因
中医专家表示,可导致中药相关性肝损伤发生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
偏方、验方、秘方泛滥而缺少监管
此类方药大多出自无行医资质的乡村郎中、江湖游医之手,常常违背中医理论指导,药物组成鱼龙混杂,有毒药物、超剂量现象常见。
中药材质量问题
如是否为道地药材,炮制工艺是否精当,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以及是否有中药农药残留、霉变、重金属超标等。
某些中药同名误用、伪品混用
如临床报道导致肝衰竭很多见的土三七,便是误将其当做田三七使用所致。
服用者自身因素
如有慢性肝病基础、肝功能损伤、大量饮酒及特异过敏性体质等。研究发现,23.38%的患者发生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这些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更严重,且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
5种中药尤其要当心
生活中,使用以下药物需尤其注意伤肝问题。
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风险。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
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
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
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
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服用它来预防疾病。
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
一般建议的是,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
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
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