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但青少年普遍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严峻的艾滋病疫情,广大青少年,该如何正确面对艾滋病,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呢?快快行动起来,掌握并积极传播下面十条核心信息,让我们共同树立起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有力屏障。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淋巴细胞,并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引起各种感染和肿瘤等,是一种病死率极高且目前无法治愈的传染病。
2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染上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很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没有明显症状,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仍然能传染他人。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而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
艾滋病可以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主要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或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4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一般的消毒剂均能有效杀灭艾滋病病毒。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餐、共用学习用具、卫生间、游泳池、生活用品。咳嗽或打喷嚏不会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5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避免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
青少年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恋人之间应彼此忠诚,保持单一性伴侣,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既能避孕,也可以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6拒绝毒品,珍惜美好生活。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毒品使人丧失理智、极易成瘾,从而容易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交友不慎、好奇、轻视毒品的严重危害、不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坚决拒绝尝试毒品,在诱惑面前说“不”是抵制毒品的重要一步。在娱乐场所或其他公共场合交友需谨慎,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递上的饮料、香烟等。
7正规途径就医,避免不安全注射或输血,能预防艾滋病经血传播。
“能吃药不要打针,能打针不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眼、矫正畸形等刺破皮肤的手术;就医时,应当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以及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要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8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国家实施免费和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病情可以有效控制;一旦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其他正规、专业的机构进行咨询和检测。
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包括:
与不明健康状况的对象发生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尤其是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怀疑就医时接受过不安全注射或输血;性伴侣中有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性病的人。
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消除歧视才能有效预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艾滋病患者的个人隐私都是违法的。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青少年应当关心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
10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努力成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并积极地将掌握的知识与家人和朋友们分享,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