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后发现了胆结石,手术要不要做啊?
长了石头,怎么平时也没啥感觉?
不管它,行不行?
本期护肝有方,要说的就是胆囊和里面的石头。
怎么就长了石头呢?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地方。肝脏分泌了胆汁先存到胆囊,需要的时候,再从胆囊排出来,经过一段细细的胆管,排到肠子,参与消化食物。
各种可能影响胆汁成分的因素都有可能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逐渐退化,胆汁内的各种成分比例发生变化,胆固醇比例的上升易导致在胆囊内的沉积,日积月累形成结石,这种现象特别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肥胖女性。
有种说法是: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
这有些道理。
晚上睡觉时,肝脏也没闲着,还在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内。如果没有早饭刺激胆囊排空,那么储存的胆汁的浓度会增加,这种条件下胆汁的某些成分就可能析出结晶,常年累月下来形成结石的风险较高。
不是说不吃早饭就一定会得胆结石,但这种饮食习惯有可能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所以从健康饮食、预防胆囊结石的角度,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养成规律吃早餐的好习惯。
我的胆结石,为什么不疼?
一提起胆结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疼。
的确,疼(胆绞痛)是胆结石比较典型的症状,且经常发生在饭后,右上腹出现剧痛。
进食后,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胆囊会努力排出胆汁帮助消化,但是如果有结石卡在了胆汁排出的通道上,就会造成胆囊内压力增加,而引发疼痛。
除此之外,胆结石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比如肚子胀、说不清位置的轻度腹痛,或者就是描述不清楚的「肚子不舒服」——症状常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更明显。
而有一些人,与石头相处得挺「和谐」,石头没有阻塞到胆汁排出,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
因此,许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咦,怎么查出了胆结石?」
切还是不切,这是个问题
胆结石患者是不是做胆囊切除手术,曾争议很久。
「不切派」认为,很多结石到死也不会发作,患者没有必要挨这一刀;部分患者的隐痛、嗳气等症状,手术后也并不缓解;而且是手术就会有风险。
「切掉派」认为,应该积极手术。彻底排除掉将来出现症状,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的可能。如果在患者年龄较大时发作,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岂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历经近十余年的争议之后,2011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上发表《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
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作为首选。
如果医生检查后,认为符合手术条件的话,就不要太过纠结啦。
把石头取走,把胆囊留下?
「保胆取石」,治疗结石,同时也不会损失一个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是否可取呢?
一般认为,保胆取石的复发率较高,再做手术时,因为局部瘢痕粘连,很可能会丧失腹腔镜治疗的机会,得被迫开腹手术,有些得不偿失。
目前的共识是:
保胆取石术的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只宜用于急症条件下的紧急处理。
至于很多地方所宣传的「新式微创取石术」,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普通保胆取石术,读者朋友们要擦亮眼睛,别被骗了。
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下面这 4 个方法,帮你预防胆结石。
1. 规律饮食,记得吃早饭
定时吃三餐,尤其别忘了吃早饭,让胆汁规律、顺畅地进行储存排出的过程,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2. 饮食均衡,少油少糖
我国,很多胆囊结石属于胆固醇结石,与生活中的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密切相关,所以要控制饮食,注意多吃些蔬菜水果,少来些肥肉炸物。
3. 吃完饭多走动
饭后就窝进座椅,身体蜷曲的状态,不利于胆汁排泄。饭后走两步,促进胆汁顺利排出,减少结石发生可能。
4. 节食减肥要有度
胆汁是肝脏持续分泌、胆囊储存并断续排出的,不当的节食减肥会切断胆汁排泄的过程,让胆汁被迫滞留在胆囊里,增加结石出现的风险。一味挨饿,并不是减肥的最佳方法哦。
这一期先说这么多。下一期,我们还会接着解答读者朋友们关于胆结石的疑惑。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答案就会出现在下周五的「护肝有方」中呢。